











龙兴寺坐落于四川彭州市城北口,始建于东晋咸康三年(337年),刚开始名为“大空寺”。在梁武帝永定二年(558年),志公禅师扩建了寺院。武则每天授二年(691年),寺院更名为“大云寺”。唐玄宗开元六年(718年),诏号“龙兴寺”。
唐武宗会昌五年(845年),废寺为闲地,但在大中二年(848年),预测禅师重建了龙兴寺。到20世纪40年代,寺院占地80多亩,有正殿四重,配殿多座,塑像100余尊,常住僧人100多人,住房150余间。清末,缅甸国王赠送了一尊玉佛,印度国王送来了舍利子《贝叶》,日本国赠送了大藏经。是全国供奉舍利的19处之一。龙兴寺以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宝塔而闻名于世。目前,龙兴寺坐落在彭州市区,背负着古城南联街坊,是一座红墙环护,古柏参天,竹树葱笼的千秋古刹。
龙兴寺的风格独特,具备非常高的艺术价值。寺内的佛像、壁画等文物也十分珍贵,是研究佛教文化和艺术的要紧资料。除此之外,龙兴寺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对于知道中国古时候宗教、文化和社会进步具备要紧意义。